自我认同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

时间:2012-06-17 08:50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从儿童到成年,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自我认同抉择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经历许多认同的危机与改变,身份的认同也不是单一体,一个人可能拥有许多组成自我感受的自我概念,用更简单解释,身份认同就是在问“我是谁”。身
   儿童到成年,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自我认同抉择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经历许多认同的危机与改变,身份的认同也不是单一体,一个人可能拥有许多组成自我感受的自我概念,用更简单解释,身份认同就是在问“我是谁”。身份认同和自我概念这所以存在,是因为人有能力划定生活中的心理界线,也就是用特定方式来定义自我,在定义自我过程中,个体会纳入或排除一些事物。当个体对于自我定义的情感承诺愈大,愈能维持长久;当一个人投注越多的情感,思想、感知、价值观、态度和行为习惯在自我概念上,就越能够坚定维持自我概念和身份的认同,即使他有高度动机去做某些改变,也很难改变自我概念与认同。比如当出现想晃悠的念头,一个成绩优良的人,他仍会写作业,准备考试,他们通常也会因为实现他的身份认同,而感到高兴。而一个低学习成就者,他会实现自我概念,他会去玩,不会学习。

     人类动机中自我概念的力量是强大的。如成语中“海枯石烂心不变”,“心死了,人也成了‘行尸走肉’”。只减变行为而不改变自我概念,行为的的改变经不起时间考验。要改变行为习惯,必须采取治本的方式,改变身份的认同与自我概念。身份认同主宰着个体的命运,身份认同决定了矫正效果。自我意识的矫正、身份的认同只能通过教育训练才能改变,通过医疗、吃药,打针、电击是不能解决的。有一个权威戒网瘾单位专家宣布,他们用药治疗网瘾的复发率高达50%。电击、打针是用痛苦的办法吓退犯错的念头,当孩子克服了恐惧,错误会卷土重来。当然,孩子有病,是需要医疗的,但因病发生偏差行为如精神病患者,只是极少数学生。如果教育问题由医疗解决,那么学校等教育部门应该要关门了。利用高强度吃苦训练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是有一定效果的,但吃苦的目的是确立正确的认同,使他们开窍。否则,事倍功半,前功尽弃。

     新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身份的认同是需要时间固化,需要训练过程的改变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大多需要一年左右,有的甚至要到成年后才能趋于稳定,在这期间还需要自身和外在力量支持和强化,对一个学生十多年形成的偏差行为(包括网瘾等),那种承诺几天,两、三个月就能使一个孩子彻底改变,难免有虚假广告的嫌疑。


更多相关资讯请搜索淄博凤凰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www.exinli.net)或点击网站地图进入相关专题 (责任编辑:admin)

(责任编辑:www.exinli.net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金凤凰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 咨询预约电话:13280619692 小红书号:cnhefang 心理咨询何老师 地址:淄博市张店区南西五路54号